敦煌市川道戶外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
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8-28 10:22作者:川道戶外顧來源:川道戶外徒步頻道

  戈壁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黑戈壁.jpg

  戈壁,來源于蒙古語,意為“難生草木的土地”。是一種粗砂、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域。英文Gobi,專指位于中國北部和蒙古東南部的沙漠,主要由一系列淺平的堿性盆地構成。按成因差異,可分為風化的礫質戈壁和風成的砂質戈壁。當地老百姓按其顏色劃分,習慣地稱為“白戈壁”“黑戈壁”。

  黑戈壁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戈壁.jpg

  說起“黑戈壁”,那種閃動著暗色玻璃光澤的黑礫石最為神奇。當你敲開這些礫石,會發(fā)現(xiàn)里面的顏色與表皮一點也不一樣,原來它表面那層油黑發(fā)亮的“漆”皮,就像被油漆匠涂上去的,只有薄薄一層,于是學者就把這些“巖”色稱為“荒漠漆”,所以荒漠漆是一個地質學名詞。

  雅丹地貌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雅丹地貌.jpg

  雅丹地貌,俗稱“人頭疙瘩”。維吾爾語,意為具有陡壁的土丘。由瑞典探險家斯文?赫定考察羅布泊時命名。

  戈壁干旱少雨,可一旦下雨,尤其是下暴雨,就極易形成猛烈的地表徑流,滔滔洪水剝蝕地面,造成明顯地溝谷,進而又沖刷切割成若干孤立的土崗土丘;強風如同鋒利地刀鏟,不斷地在它們周圍剝蝕,將它們風化雕琢成一件件粗獷而又奇特的工藝品。

  鹽堿地(白戈壁)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白戈壁.jpg

  老百姓口中的白戈壁有兩種,一種由銀灰色的鵝卵石鋪成的,主要指新疆的戈壁。而在瓜州的荒涼戈壁里,白戈壁則是指終日凝結著一層白霜的鹽堿地。這種土壤中含有超過0.3%的可溶性鹽類,如氯化鈉、碳酸鈉等,影響到了作物生長,只有少量特殊的植物才能在這里生存。所以無法供人們耕種,但由于鹽堿地一般有地下水供應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比黑戈壁要好很多,因此往往形成戈壁里面的一片片“綠洲”,也是駱駝、黃羊、野兔的樂園。

  疏勒河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疏勒河.jpg

  “疏勒”一詞,起源于西域的疏勒國,含有水濁之意。疏勒河發(fā)源于祁連山脈西段的疏勒南山和托來南山,高山的融雪給了它豐沛的水源,一路向西,向北奔流,經過昌馬盆地,經過瓜州全境,也經過敦煌,最終消沒于新疆與甘肅交界的茫茫鹽沼之中。它流出一個大大的“Z”字。它流經玉門、瓜州至敦煌的一段,就是“Z”字上面的一橫。疏勒河流域的古城都曾經幾度繁榮,幾度凋敝,這都緣于疏勒河的幾番改道、幾次斷流。它可以讓城池興盛,也能讓城池衰亡,例如鎖陽城,例如瓜州城,又比如玉門關……可以說,要想認識這片戈壁上的古城、古跡,疏勒河是你永遠不能忽視的線索。

  雷墩子

敦煌戈壁徒步有哪些風景雷墩子.jpg

  雷墩子是漢代長城烽燧。在長城的防御體系里,用于點燃煙火傳遞重要消息的高臺——烽火臺歷史悠久,它們又被稱為烽燧、烽堠、煙墩等,至晚在春秋時代已經習用。唐代的瓜州戈壁里,除了布置了密集的古城之外,也設有五座這樣的烽火臺——“五烽”。遇有敵情發(fā)生,白天施煙,夜間點火,臺臺相連,傳遞消息。

  就是這些為防患敵人入侵而建的連鎖建筑,成了正被通緝的玄奘,西行路上巨大的威脅。他既怕被守烽的士兵發(fā)現(xiàn)而被遣返,卻又非常依賴這些烽墩作為指路的標記,他還亟需找到烽墩下面的水源,才能繼續(xù)走下去。所以,深夜闖五烽,是通過這里的唯一辦法。

  從史料分析,五烽中的第一烽就在附近,但考古發(fā)掘卻一直沒有確定其地址。因此,也有人認為雷墩子就是第一烽。白天潛伏在沙溝里的玄奘,果然在“五烽”中的第一烽——雷墩子西面看見了水,但當他跑去用皮囊盛水的時候,一只響箭射向他,他被發(fā)現(xiàn)了。幸運的是,這座墩臺上的守烽人王祥對玄奘頗有好感,勸阻失敗后,次晨“使人盛水及麨餅”并送行十余里,囑“徑向第四烽”,告以第四烽烽官王伯隴亦有善心,且是王氏宗親,必會給予幫助。借助他們的幫助,外加一些運氣,玄奘才順利過了五烽,到達莫賀延磧,也就是后來小說中所說的八百里流沙河。

文章分類: 徒步
分享到:
聯(lián)系我們